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环境产业正由“污染治理”走向“生态服务”
来源: | 作者:162dezhi | 发布时间: 2019-03-18 | 700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些年生态环境领域频频出现的关键词“山水林田湖草”、“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等等,拉开了环境产业的变革序幕,生态服务业将成为环境产业未来的重要业
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生态服务”的理念,“国家公园”是现阶段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并在西方国家经历了长时间发展。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解释,“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
 
  作为最早提出国家公园概念并最早付诸实践的地区,美国国会于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在内政部设立管理国家公园的专门机构——国家公园管理局,将几乎所有重要的、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文化、风光遗产都纳入其保护范围。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国家公园总面积已达319713平方千米,覆盖了3.6%国土。
 
  在我国,十八大以后,伴随着近些年国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程的推进,各地不断创新举措,涌现了一批典型的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服务产业的核心产品。
 
  譬如,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诞生的“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指引下,落地武汉的长江生态公园。
 
  这些“国家公园”的建设理念不仅对标了西方“国家公园”的设计特点,也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特色,通过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的修复,可持续性和系统化的生态服务,打造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景观和谐共生的环境或人居系统。
 
  作为生态服务业的核心产品,一系列“国家公园”的建立将为我国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态服务行业的兴起,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治、技术、社会、产业等多方面的需要。
 
  从政治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技术上看,新时代的技术探索,不仅要求污水处理厂能稳定运营,还需要把稳定运营的效果让人民感知到,传递到经济可以支撑的范围中。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新时代下的环境需求是综合性的需求。因此,传统点状供给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生态环境需求。
 
  从社会上看,当下环境和经济的矛盾依旧很深,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推动生态服务产业发展,是贯彻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有效实践“两山经济”的上乘之策。
 
  从产业上看,从上世纪末国家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到近些年水、固、气三大十条的发布,政策方针虽然是环境产业发展的“推手”。但当地方政府公共预算入不敷出,政府发债和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许多环保公司失去了造血能力,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变政府投资的模式,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推动。
 
  由此可见,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环境产业将由“污染治理”逐渐转向“生态服务”。有研究者认为,未来,“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为我国环境产业带来新变革。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

刘女士  18242205888

潘先生  13614123428

座   机:

0412-5992288   0412-3232288

传   真:

0412-5992288

邮   箱:

13614123428@163.com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大庆街